分類

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

【向美好的年代致敬】2019.10.10 溪阿縱走day1---眠月鐵路


  「這是那個年代美好的回憶,而今我們試圖在荒煙漫草之下,隨著他們的記憶,重新刻劃一遍那樣的感動。」


  我們這一輩的孩子或許還聽過救國團,但最大的印象可能已經不是團康與戶外營隊,除非很愛上山,或是曾聽長輩講起,否則應該也很少聽過「溪阿縱走」、「中橫健行」等活動。這是民國6,70年代最夯的救國團營隊,爸媽們的青春,當時的知名度甚至高於現在的一日北高、一日雙塔。有興趣可以問問爸媽,他們即使沒去過一定也聽過,搞不好還曾經因為沒有中籤而扼腕不已。說到團康,現在大家跑團康的傳統&幾首經典歌都是那時傳下來的,至少在某些高中天文社、登山社一定聽過,中橫情歌、第一支舞、當我遠颺等。第一次聽到溪阿縱走,是小學時從老媽口中得知,真正踏上卻是15年後了。(高中時天文社留下的歌本我還留著,如果有緣分挖到再po上來~~~)

  嚴格來說,我們這次走的應該叫「新阿溪縱走」,反方向從阿里山走到溪頭,是近十幾年重新開闢的,路線跟原本不太一樣。聽山友伯伯說,以前的溪阿縱走是從溪頭走到杉林溪過夜,隔天到眠月神木紮營,過了某個好漢坡接上鐵路,再搭或走眠月鐵路到阿里山。經歷85年賀伯颱風&88年的921大地震之後,除了眠月線塔山段四分五裂,杉林溪林道、亞杉坪林道也柔腸寸斷,但在杉林溪林道的舊線附近出現了新的秘境──水漾森林,成為山友們的新寵兒。
從阿里山十字村遠眺塔山一號明隧道
  10/9晚上搭夜車下嘉義,大半夜在文化路夜市嗑一堆宵夜當作中離文明世界的最後一餐,在全家趴了幾小時後搭上5:55的第一班車搖搖晃晃地上阿里山。由於國慶連假的關係,即使是首發車仍坐滿了人,將近一半都是山友,體積超大的登山包直接塞滿車底貨艙。海拔2100m的阿里山上,太陽雖然很大但仍只有16,7度,趕緊換上長袖長褲。原本想著要不要搭一下小火車省下到沼平的路程,最後還是靠雙腿走過去了。

凌晨12點半,文化路夜市。郭家雞肉飯是我到嘉義幾乎每趟必吃的愛店!

等著一起搭公車送上阿里山的書報雜誌

凌晨5點半,嘉義車站的首發區間車。敬業的站務員,不管有多少乘客都堅守崗位,令人動容。

凌晨5點多,天微微亮之際,火車站是少數仍點著燈的地方,沒有旅客卻顯得寂寥。
   經過阿里山的十字村,可見雄偉的大塔山矗立在山谷另一頭,怵目驚心的崩壁上有一條淺淺的刻痕,就是傳說中的森林鐵路眠月線。眠月線又稱塔山線,是日本人在1910s為了開採阿里山的林木資源而開闢的鐵路,從沼平車站出發後沿塔山山腹往北綿延十多公里到烏松坑一帶,其中沼平到石猴這段最為人所熟知,是舊時溪阿縱走爬上好漢坡的最大回報(終於有火車可以坐了),民國72年觀光列車通車,虧損的阿里山森林鐵路也開始靠它發大財。921大地震後,眠月線因嚴重毀損而停駛,盛極一時的森林鐵路旅遊嘎然而止,辛苦重建後原訂於97年底復駛,又來了88風災,塔山一號明隧道再度受重創,至此復駛遙遙無期。
阿里山山脈的最高峰──大塔山。眠月線就從大塔山的山腹劃過,腰繞往北方的森林而去。


早期的明信片可見到石猴與蒸汽火車合影,現在是不可能了...
圖片來源:https://yueh1.pixnet.net/blog/post/220681445

  走過沼平站來到十字分道,向右岔出祝山線。我們向左跨越「嚴禁進入」的黃色柵欄,進入這條帶著詩意與浪漫幻想、優雅穿梭山林雲霧間的傳奇鐵路──眠月線。雖然因天災而封閉,眠月線近年仍是山友們爭相前往的高級山林度假村,是IG打卡熱點,它從未自人們的記憶中褪色。攀爬過塔山明隧道的大崩塌,堅硬的水泥如破布般,慘遭大自然無情的撕扯、崩裂,渺小的我們不再相信人定勝天。

木造的沼平車站,與盎然綠意和諧地搭配著。

離開沼平車站,往十字分道前進,筆直的柳杉夾道兩旁。

今日的十字分道,往右是觀日出的祝山線,左邊就是眠月線。原本的十字分道比現在還要往北約300公尺,是眠月線(塔山線)、塔山裡線的交會點。詳情請參考「蘇昭旭老師的全球鐵道視野部落格
只要有點風險的地方,林務局都會貼個「嚴禁進入」的標示,表示進去就是爬黑山。不過誰鳥他?
進入眠月線夾道的高大柳杉

好像大家來塔山明隧道都會在這拍個斷崖裝B照

溪阿三人組:(左起)正翰、泊客、承軒

崩壞的盡頭,鋼筋都是扭曲的。

隊友正手腳並用攀爬通過崩壁。經過山友們近年絡繹不絕地造訪,原本要膽戰心驚通過的崩壁,早就被修得十分安全,又是鋼筋踩點,又是攀繩,除非天氣惡劣不然都很好通過。

被山崩活生生撕成兩半的塔山一號明隧道。跟我們同時進來的另一組人都是單眼大佬,自然不會錯過驚險畫面。

空曠而清爽安全的一號明隧道另一側,此處很適合紮營。

眠月線隧道眾多,塔山一號隧道位在一號二號明隧道之間。
   沿鐵路往森林深處走去,高而筆直的柳杉始終夾道,時而瀰漫清冷薄霧,時而點綴溫煦陽光,走過一座又一座的鏤空棧橋跨越溪谷,臨深履薄;穿過一條又一條的漆黑隧道貫通石壁,柳暗花明。這是我幻想中的場景,毫無車聲,僅以兩根鐵條探觸著另一端的文明,極目望去皆自然、傾耳聞之皆天籟,如螻蟻般穿行其間的人們只不過是點綴的配角,突然想起《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》當中的一段:「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;光陰者,百代之過客。」兩位隊友走得比較快,往往將拍照的我留在後頭,一個人踩著簌簌的步伐走在森林中,腦袋裡迴繞這些經典文句。說也好笑,我們總是拿古人寫好的,卻少見自創高水準的新語句來形容眼前這片美好。

走出隧道,總是期待著另一頭又是什麼柳暗花明。

   穿過內部崩塌的二號隧道來到塔山車站,時間不過中午,卻已經有人很chill地開始紮營,月台木棧上全是五顏六色的帳篷,其中不乏迪卡儂最最最基本款的軍綠色雙人帳,一頂才749,這真的是登山露營的佛心入門價啊!怪不得每個人看到彼此的軍綠帳篷牙齒都顯得特別白~我們則是在經過一個多小時後,於下午一點抵達石猴車站作為第一天的紮營點。
 
塔山二號隧道內部的崩塌

崩塌的土石堆,山友已經從上頭清出了一條通道。

塔山車站月台的木棧板,已經被卡滿了各式營帳。

才中午12點就已經有許多人在此紮營了!

塔山三號隧道


眠月線最大的賣點就是一大堆的──橋!大家都是衝著這個在拍照的。

正翰與橋

承軒與橋

陽光灑落林間,十分溫暖而漂亮。

我的腳與橋。從枕木的縫隙間可以直接看見下方,怕高不要看。

時而清冷薄霧籠罩,時而溫暖金光灑落,這是中海拔森林最迷人的地方。

已廢棄的眠月車站站房。早年還有山友進去紮營,現在被林務局封起來了,是的,他們就是這麼不想大家爬山。
  石猴,顧名思義這裡有一顆巨大的石頭,坐落在鐵路的東面上,從鐵路西側的觀景台看去,像極了一隻巨大猴子的背影。這裡是眠月線當年最大的賣點之一,只不過921把猴腦給震下來了,無助地碎落在草叢中,不過從底端往上看,猴身仍十分有威嚴地傲然聳立著。參觀完被商業團帳篷佔滿的棚架站房,討論後決定先不前往酒瓶營地紮營,移駕觀景台開始搭帳篷,簡單煮過午餐爽爽睡起午覺,睡醒再煮晚餐,吃飽才晚上7點,管他的繼續睡!如果每天都是這種吃飽睡睡飽吃,又住在這麼美的地方,醉生夢死的生活該有多好!不過我們更羨慕的是隔壁營,天幕掛著浪漫的露營燈條,一群人圍爐吃著很山下的食物,雖然我有花雕牛肉麵,但看到青菜雞蛋香腸真的又餓了。


民國77年的眠月石猴
由 Teng Feng-Chou - 鄧豐洲的作品, CC BY-SA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1495789


現在的眠月石猴只剩下身體,猴首碎塊已經四散在草叢中,周圍也已巨木參天,頗令人感今傷昔。

傾頹的鐵路與石猴車站雨棚

石猴車站的站房結構依然完整,許多人就在底下紮營,圖個遮風蔽雨。

商業團早早就進駐,將好位子全都占滿了。實在不懂這種超好到的地方為何還需要報商業團?

石猴車站廢墟style
石猴站旁的公廁是水泥建築,保持得相當完好,但早已無自來水,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真的進去上廁所?


因為車站已經滿了,索性回到石猴觀景台的木棧板上紮營煮午餐,這裡也相當舒服呢!

煮食的正翰

攝食的承軒

午餐過後沒事幹,先睡午覺,睡醒再來吃晚餐,山上的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愜意!

結果醒來天都快要黑了,趕緊去旁邊山泉取水囉!

隔壁營地駐紮在鐵路旁的泥土地上,掛著天幕與露營燈條,氣氛超棒超羨慕!

我們都吃泡麵,隔壁幾營全都吃熱炒、牛排這類的東西R!!!

我們的帳篷清一色都迪卡儂的軍綠兩人帳,打燈後來一張有趣的照片。
  時序接近滿月,正當半夜睡得香甜,一道銀光精靈般輕柔地灑向我們的帳篷,這是我人生中,第一次被月光給喚醒。外頭氣溫不到10度,穿上外套鼓起勇氣拉開外帳,冷冽的空氣新鮮而快樂地衝進肺葉,精神為之一振,趕緊抄起相機與腳架,開始第一夜的眠月石猴攝影計畫。自從暑假在中橫進行了一次月光探險,我就深深愛上這個時相所帶來的驚艷,也才特地安排了八月中的月光環島,又是何其有幸,能親身見證這個地名由來之浪漫與詩意。眠月,意即眠於月下,是阿里山森林鐵路創建人河合鈰太郎,紀念曾經在參天巨木林中眠於月光下的感動而取的名字。巨大的猴身沐浴在銀白冷光下,顯得黝黑而神秘,最亮的幾顆星仍清晰可見,大地如吸音的厚絨毯,鎖起所有的聲音,靜悄悄地躺下了。我再度鑽進睡袋,任由月光輕撫,漸漸睡去。

夜深了,隔壁營仍開著燈條,掛在樹林間十分浪漫。

這是月光。黑黑藍藍靜靜的大地,灑滿銀色冷光,一百年前的河合鈰太郎也是這樣被感動,替這裡取了詩情畫意的名字──眠月

拿起手電筒隨手補個光,正翰那頂被籠罩在黑暗中的帳篷這才現形。

月光照耀猴身,居然呈現微微的紅色。瑞利散射對月光也有效,因此夜空呈現深沉的午夜藍,星星清晰可見。